当前位置:首页> 会议讲座 > 

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第16次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师范大学召开

2016年11月11日至11月12日,由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主办,云南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第16次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师范大学召开。会议主题是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发展需要的外语非通用语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代表结合本次会议主题,就“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非通用语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入的交流研讨。大会进行了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会换届选举。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等全国41所非通用语教学和研究单位的12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云南师范大学校长蒋永文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非通用语种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刘曙雄教授,教育部外指委非通用语分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会长钟智翔教授,教育部外指委非通用语分委会秘书长、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姜景奎教授,国家留学基金委亚非事务部副主任王哲,云南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卢明等出席了开幕式。

(图为云南师范大学校长蒋永文教授)

钟智翔会长在致辞中指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社会各界对外语非通用人才的需求随之剧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中国非通用语界通过培养基于社会发展需要的外语非通用语人才来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战略成为不二的选择。目前全国非通用语界应该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应该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仅要培养纯语言型人才,更需要培养和造就具有中国情怀,传播中国观点,拥有世界眼光,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出众外语水平的更高层次的复合型“一带一路”人才,成为“翻译家”、“国别通”、“民间大使”、“传诵者”、“专门家”、“守护神”、“智囊团”。 

(图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非通用语种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刘曙雄教授)

蒋永文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为全国非通用语界的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平台。云南师范大学于2007年开设东南亚语种教育,现有越南语、泰语、缅甸语、老挝语、柬埔寨语5个东南亚语种本科专业和亚非语言文学硕士点,学习东南亚语种的在校学生达三千人,是“云南省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示范点”和“云南省高校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基地”。在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上,云南师范大学按照“语言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凝炼专业优势与特色,坚持与东南亚国家一流大学联合办学,积极探索国际化教育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路子。刘曙雄教授在致辞中对云南师范大学非通用语专业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王哲副主任在发言中对国家留学基金委支持“一带一路”非通用语人才培养项目做了介绍,并表示要继续关注和支持非通用语专业的建设发展,帮助更多的师生到非通用语对象国留学深造。卢明处长在发言中指出,云南省历来重视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在政策、经费等方面给予了特殊的支持,目前全省有43所高校开设了62个小语种专业,学习南亚东南亚语种的人数近3.5万人,云南省将立足于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积极推动小语种人才培养,为区域合作发展提供长期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图为教育部外指委非通用语分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会长钟智翔教授)

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于1987年成立以来,发展至今已覆盖全国100余所高校、67个外语非通用语种,成为推进我国外语非通用语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学术性组织。成立30年来,教研会以“自主创新,沟通发展、构建平台、引领未来”为指导,宣传“小语种大视野、小语种大舞台、小语种大作为”的发展理念、协调全国外语非通用语教学、科研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水平、复合型“一带一路”人才和其他外语非通用语专业人才。

(图为云南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卢明)
------分隔线----------------------------
推荐内容